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1-07 17:18中央社 台北7日電
83歲小玉阿嬤有失智症,過去常獨自在家,健康愈來愈差,瘦到只剩34公斤。接受日照中心照顧後,才一年多,胖了10公斤,還學唸書、認字、生活自理,讓阿嬤開心圓夢。

小玉阿嬤是伊甸新北市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的「固定班底」,除了白天獲得照顧服務,也認識好多新朋友,每天互道早安、關心彼此;更藉由參與體適能、美術勞作、認知課程等多元化活動,延緩身體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也增加。

阿嬤的巨大改變,讓負責照顧工作的伊甸基金會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護理師陳紫瑜感受最深。

陳紫瑜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阿嬤的兒女白天外出工作,只剩阿嬤一人在家,當初是在家中跌倒,被送到醫院,在醫院住院時,家屬詢問有沒有長照資源,才知道能送阿嬤到日照中心接受專業照顧。

阿嬤2016年8月開始到日照中心,身體狀況明顯較差,體重只有34公斤。但接受日照照顧後,2017年底再量體重,已胖1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恢復正常。

陳紫瑜表示,小玉阿嬤不只是身體狀況明顯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認知也都慢慢進步,本來走路、上下樓梯、上廁所、吃飯都要人幫忙,現在都可以自己試著做,且也能慢慢做計算。老一輩的女性沒有教育的機會,阿嬤在日照中心也唸書、學認字,生活過得很充實,圓了「上學」夢,每天都很期待來日照和朋友一起學習。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說,政府推動失智友善台灣相關政策,希望打造友善社區,失智共同照顧中心、社區服務據點就是最好的拓點單位,讓健康長者、極輕度失智及輕度失智者可以自在快樂在社區生活,達到預防、延緩失智的目標。

鶯歌大湖公共托老中心組長吳耀綺受訪時說,實務觀察發現,一般民眾對長輩的接受度「不高」,常常社區要設立「養老院」等老人機構,就會有居民出來抗議,擔心房價會跌,把老人視為「疾病」,自然就想要遠離、排斥。

吳耀綺說,尤其有些失智長者可能會遊走、會情緒失控,不了解的民眾就會害怕、認為老人「干擾」他們的生活。有些父母的身教、言教也會影響年幼的孩子,不敢親近長者。現在只能透過不斷的宣導、教育,讓民眾更認識失智、不要帶有歧視。

陳紫瑜也說:「不是人老了,就沒有價值。」年紀增長只是生命的延續,一個人的價值不會因為年長、失能或失智就被抹滅,應協助創造更多希望,讓長者能在地安老、無憂。

目前全台有2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結合醫療專業、社區照護資源,協助全民認識失智症、提升確診率,也會教家屬照顧技巧;另有134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8處失智症互助家庭、7家失智症團體家屋。民眾若有長照需求,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