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年2月27日 下午 09:18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 9旬老奶奶在家中吞了 40多顆安眠藥,因意識不清被送急診救回來,經收治住院檢查後,診斷出患有老年憂鬱症,再給予抗憂鬱藥物,多日後心情逐漸好轉,順利出院並在門診追蹤。

奇美醫院老年醫學科暨全人醫療科醫師楊秉勳指出,憂鬱症老少都可能發生,出現在 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稱為老年憂鬱症,包含重鬱症、輕鬱症、低落性疾病、適應性疾病等。台灣預估今年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14%,進入高齡社會,以老年人口來說,憂鬱症的發生率達約 20%,女性憂鬱症比例較男性高一倍,而喪偶等生活壓力事件、慢性疾病、長期失眠、社交孤立等,也都與憂鬱疾病有相關,一般人常把老年憂鬱的症狀誤認是老化正常現象而被忽略。

楊秉勳表示,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很多是以身體不適來表現,如失眠、容易疲勞、頭暈、食慾不振、身體疼痛、胸悶、腸胃不適、便秘等;但也有可能造成記憶衰退、認知功能變差及反應遲鈍,一般容易誤認為失智症,但老年憂鬱症有可能因為作了治療,明顯改善記憶力及症狀。

老年憂鬱症也可能有焦躁、躁動、或妄想,像是有人要害他或是堅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等,他們往往有較多的認知障礙及較高的自殺率。由於老年人常有多重慢性病,且多半退休在家,比一般人更難去查覺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變化。
他說,治療老年憂鬱症可分藥物及心理,前者常需要 2週以上療效才會慢慢出來,甚至要到 6-8週藥物才會達到最大效果;後者包括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等,而傾聽、關懷及陪伴長輩則是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