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3-25 20:29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讓老人配戴有個資的愛心手鍊,或在衣服縫製布標等,也能透過手機衛星定位、縫製QR Code資訊等,都能在長輩不慎走失後協助尋人。圖/報系資料照
失智家人遊走未歸,是整個家庭的惡夢,一天沒找到人,就一天無法安睡。隨著失智症患者增加,失智走失的人數也愈來愈多,翻譯日本「失智失蹤」一書的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指出,國人常認為老人失蹤是被「魔神仔」帶走,其實應正視失智走失問題,預防憾事發生。

根據警政署調查,一○一年至一○四年因失智症而失蹤的老人介於一千二百人到一千三百人之間,一○五年達一五四一人,比一○四年增加二六○人,已達失蹤老人總數的四成。吳佳璇指出,失智症患者不論病程輕重,都可能走失,雖然現在的科技可定位尋人,最好的方法還是預防走失。

失智症協會專員陳國忠指出,分析失智老人失蹤原因,多半是因迷途走失,例如出門散步或自己走出家門而迷路,近年來除透過讓老人配戴有個資的愛心手鍊,或在衣服縫製布標等,也能透過手機衛星定位、縫製QR Code資訊等,協尋失蹤老人。吳佳璇認為,建立失智友善社區非常重要,守望相助能夠協助走失者回家。

吳佳璇說,失智症患者走失與判斷力不好、視野窄小等因素有關,若定向感不好,更容易走失。曾有人跟蹤失智症患者,發現他們可能走入死巷,或是擠身進入很窄的地方,行走路線不同於一般人;有的洗手間有兩個出口,有時患者從另一個門出去,就再也找不回原來的路。

根據國內外統計,失智患者走失後被找到的地點,通常不會離居住的地方太遠。吳佳璇建議,家屬應預想患者走失後,如何尋找,訂出找人的SOP;平時也可做好準備,很多人在家人走失後,發現自己無法描述患者穿什麼樣式、顏色的衣服,所以建議每天用手機為患者拍一張照片、到派出所摁指紋,都是不錯的作法。

避免走失,有時也要分析患者行為,吳佳璇舉例,曾有患者看到家中有垃圾就一定要拿出去倒掉,因此出門而常走失,太太發現之後,把家中所有的垃圾桶收起來,買了一個櫃子專門裝垃圾,而且上鎖,不讓先生發現家中有垃圾,果然先生因此就不會自己出門,不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