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4-28 22:52聯合報 記者吳貞瑩╱即時報導 | |
老人家步履蹣跚、提不起勁,不僅可能罹患衰弱症,小心伴隨失智症的風險跟著提高。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陳亮恭今天在「衰弱介入國際研討會中」,首次提出認知衰弱症,他表示,老化有不同的樣態,一個人的身體、腦部可能同時退化,失能、失智和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 陳亮恭表示,國內外研究最近都發現,認知衰弱症會先從走路變慢或手腳無力開始,然後,講話變得卡卡和腦部執行功能變差,但記憶力仍然還不錯,因此較不容易察覺認知的衰退。但認知衰弱症可以逆轉勝,他表示,老年人多運動、從事認知訓練、注意營養以及妥善的慢性病管理,可以改善認知衰弱的狀況。 由新北市主辦的「衰弱介入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交流,倡議運動即良藥(EIM)的國際觀念。新北市長朱立倫致詞時表示,去年新北市與EIM簽署合作備忘錄,他擔任台灣分會主席,在衛生局、教育局、社會局、民政局通力合作之下,向長者倡議年老過程不一定要吃藥,而是要運動強身。 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在研討會上發表新北動健康成果,他表示,兩年前推動「動健康」計畫以及推出app,目前已有33萬人下載使用。新北與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在偏鄉地區進行測試,發現65歲以上老人,每增加1歲,衰弱的風險增加1.1倍,從中也找到保護因子:只要老人家願意從事任何型式的活動動,並從事休閒活動,三個月後,衰弱症狀都有改善。 但挑戰還在後頭,該怎麼讓運動習慣在日常生活延續,才是大課題。他希望動健康計畫可以繼續深入社區、基層診所,讓更多老人家可以獲得運動帶來的益處。 復健教父、台大名譽教授連倚南舉例,當年父母親參加早覺會運動體操,為了拿到全勤獎,連颱風天都撐傘參加,建議動健康應該採用全勤獎機制,增加老年人動機。 澳洲雪梨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Mria Fiatarone Singh表示,人除了無法改變基因,運動和營養會影響孩童時期的健康,包括骨頭、肌肉、神經肌肉、心肺能力、新陳代謝都會改善,自信心更好,老化很早就會開始,愈早開始運動愈好,而且運動一定要持續才有成效。 她建議,重訓、阻抗訓練和有氧運動一樣重要,還可以提升骨質密度、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降低死亡率,無論年紀再老開始運動都不嫌晚。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韓德生也說,運動是真正的仙丹,可以同時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長命百歲。他都對學生說,如果考試記不起來,就去跑步,效果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