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6-24 23:12聯合報 記者黃寅、凌筠婷/台中報導

衛福部彰化醫院推動心理劇治療已經10年,頗有成效。 圖/彰化醫院提供
吃藥已非唯一解方, 醫界流行「另類療法」,對精神障礙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改輔以繪畫、手作、情境互動等另類的精神復健治療,對患者身心恢復常有幫助。

但身心科醫師指出,這些都必須在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或職能治療師帶領下才能進行,而且需要至少3至6個月時間,患者和家屬都必須要有耐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廖尹鐸指出,以繪畫、手作而言,患者在進行的過程中,可以藉由打水、調色、準備素材等培養耐心和解決問題能力,指導老師或也會給予一些特殊要求,有助於患者針對某一部能力改善。

另像是買東西、做決定、討論事情等人際互動的情境角色扮演,也可以讓患者透過不同的角色,增強內心的能力,同時培養出同理心。

廖尹鐸說,這些都是精神復健的一部分,方式有很多種,但是這些復健效果並非一蹴可幾,患者和家屬都需要耐心,才能看見效果。

彰化的慈恩養護中心,2年前引進園藝治療,帶著長輩種植園藝。負責人李金水說,當時請來園藝治療師,帶著老人種些多肉植物,可愛的造型讓老人家笑開懷,「心情放輕鬆,比什麼藥物都有效」。

彰化醫院不定期更換藝廊的藝術品,每周定期都有音樂表演,院長謝文淮也在端午節前夕的音樂會上,親自吹奏薩克斯風與護理之家的老人們同歡,讓長輩們跟著「望春風」等民謠哼哼唱唱,醫院也不那麼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