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8-25 18:07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即時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問題嚴重,來到青壯人口大量外出謀生的部落偏鄉,獨居和隔代教養的情況更嚴重。一粒麥子基金會自2002年開始投入花東的老人社會福利服務,今年訪查後發現,部落老人最大的憂慮是對修繕家園、辦理豐年祭有心無力。

因此,一粒麥子基金會今年與外商企業合作,出動30多位企業志工,協助花蓮光復鄉烏卡蓋部落布置豐年祭會場,修繕房屋及整理週邊環境,讓部落老人可以開心迎接出外打拼回鄉的親友,舉辦部落的豐年祭。

被桃芝颱風摧殘的花蓮大興社區,現有200多戶近600位居民,多數屬於阿美族原住民烏卡蓋部落。烏卡蓋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吳榮豐表示,受災至今17年,因社區多數是老弱婦孺,甚至是獨居老人,無錢也無力修繕房子。

一粒麥子基金會花蓮服務中心主任江姿儀表示,每年8月下旬舉辦的部落豐年祭,是阿美族最為重視的節慶,是為了歡慶農作物豐收,為了祈福、感恩、慎終追遠而舉行的祭典,就像漢人的過年。

江姿儀指出,豐年祭的活動會場需要整修布置,還要搭建棚架,去外地工作的年輕人能請假的時間有限,很難提早回鄉張羅籌備豐年祭大小事,但年紀愈來愈大的部落老人已愈來愈無力。透過志工的協助,不但搞定豐年祭的布置,還協助修繕、粉刷、油漆房舍,讓部落老人開心地說「今年親友回鄉時很有面子」。

專業領隊,文山及士林社大講師馬繼康表示,豐年祭是ceremony(慶典儀式),而非festival(嘉年華會),但太多人把它誤認為只是喝酒吃肉、狂歡跳舞的虧機福來爹。三天三夜的豐年祭,有著教育、文化傳承、情感交流、找對象、心志磨練,倫理訓示等目的。

馬繼康說,豐年祭歌謠與舞步重覆單純,目的是讓自己出神更接近祖靈,感恩一年的庇祐;年齡階級長幼有序,目的是讓部落每個人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社會組織中找到存在的價值;共工共享的文化,目的是彼此照顧,扶弱抑強,使部落共好。這些豐年祭教導以及呈現給我們的,正是文明社會正在逐漸崩解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