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18-08-22 19:28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 |
天主教愛德婦女協會主任高君華(左)及天主教安道社福慈善基金會專案社工員施忠志(右)今分享第一線偏鄉長照服務經驗。 記者鄧桂芬/攝影 | |
全台共有65個偏遠鄉鎮,大部分地區老年人口占比逾20%,卻因青年人口外移及交通不便,長照資源不一定看得到,更遑論用得到。第一線社工呼籲,政府應彈性增加交通接送及車輛維修費,另要培育有意願的在地青年學成返鄉當社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才能讓服務長長久久。 另外,偏鄉長照幾乎都是專案型計畫,不少計畫結束了,工作人員也會撤離。第一線社工表示,曾有長輩問照服員:「你能不能不要比我先走」,聽了很令人難過。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與匯豐商業銀行合作,2015年起,連3年挹注500萬元投入偏鄉老人照顧計畫,包括「偏鄉服務平台運作」、「物資採買」、「支持偏鄉自主服務」與「人才培育留任」等。 其中,「偏鄉自主服務」包含共餐、送餐、陪同就醫、陪同購物、祖孫共學等多項服務,補充偏鄉長期資源可近性及可及性不足問題。 只是,偏鄉的長照資源建置還是面不少困難。立法委員吳玉琴舉例,台東縣海端鄉離人口密集的鄉公所,車程要花上一小時,當遇到颱風或地震就會路斷,交通十分不便。另就業機會少,人力相當缺乏,無法留住人才。 在台東縣海端鄉擔任專案社工員的天主教愛德婦女協會主任高君華說,在偏鄉老人照顧計畫尚未運作前,當地只有一家單位的一輛車在做交通接駁,有阿伯一周應到醫院洗腎三次,卻因交通不便而放棄。 說到交通不便,不得不提嘉義縣大埔鄉,位於阿里山南邊的曾文溪出水口,是水庫集水區,距離市區也有1.5小時車程。 在當地擔任專案社工員的施忠志說,他開車號稱在「水庫第一排」的山路行駛,每天早上接20位長輩到中心服務,要小心翼翼駕駛,避免落水。只是,每天行駛山路,車輛非常耗油,若遇到落石就得再花錢修繕,交通費用龐大。 而且,因偏鄉長照幾乎都是專案型計畫,不少計畫結束了,工作人員也會撤離。高君華說,就曾有長輩問照服員:「你能不能不要比我先走」,聽了其實很令人難過,長輩只是想要有熟悉的人陪伴罷了。 除了交通不便、年輕人才外流,施忠志補充,水庫集水區需受自來水法等規範,大埔無法動土興建新的據點,所有據點都是透過舊有房屋來布點,但這些房屋都是早期興建,未符合現行法規要求,使長期機構設立困難重重。 高君華也說,偏鄉長輩無法負擔長照自付額,寧可捨棄服務、把自己的國民年金拿來補貼給家用,類似狀況屢見不鮮。 老盟理事長吳清同說,偏鄉最大的困境在距離,醫療與相關資源進不來,但長輩不願離開,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的家。希望更多民眾捐款支持「偏鄉老人照顧計畫」,讓偏鄉困境持續改善,使青年願意返鄉服務,讓偏鄉再也無距離。 施忠志也建議,政府補助經費應更有彈性,因政策幾乎是以城市角度做思考,以長照ABC補助為例,每筆人力及業務費用都規定得死死的,是不希望經費被挪作他用。 但是大埔身為當地A級單位,服務老人約80人,和城市比起來少許多。施忠志說,若能把經費挪用至交通補助及交通車輛維修,或多聘請司機、行政人員或多功能型社工等,才符合偏鄉需求。 衛福部長照司籌備辦公室專門委員周道君回應,對於長照ABC經費在偏鄉的彈性運用,可列為年終的討論項目,例如原本要求編列三名社工的人力費用,改成二名社工,另一個人力費用去補其他資源之不足,歡迎共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