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20-07-12 00:49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長輩年紀大了,多少對自己的死亡早有看法,也許正在等晚輩開口問,只要有了答案,也能避免為人子女未來左右為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住院病人形形色色,但同時有兩位九十五歲阿公住院,那就巧了;更巧的是,兩位老人家的身體狀況,絕對不到有立即生命危險地步,但家屬們卻都不約而同簽了拒絕急救同意書。

相比之下,其中一位老人家狀況,算是較嚴重,已入住呼吸照護病房數年、並經氣切疑似出現肺結核跡象。因為年事高,家屬決定採取保守治療,但老人家還是接上呼吸器,體內持續出現一波波細菌及黴菌攻擊。

每回我去看望阿公時,守在床邊的是他媳婦,問起他先生呢?答案都是要工作。我非常能理解現代人要工作養家的壓力,看看躺在床上的阿公,想想家屬雖簽了拒絕急救同意書,但這樣靠藥物撐著也不是辦法,對阿公來說,他也不好過啊。

左思右想後,我請出安寧共照師,他可是親和力極佳的高手。共照師立刻著手了解這個家庭狀況,他連絡上阿公獨子,商談後發現,做兒子的不希望父親臨終前還要歷經急救痛苦,因此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可在他心底,還是期望父親能熬過這關,然後像之前那樣回到呼吸照護中心去—即使他也理解對早已好幾年沒反應的父親來說,只是繼續躺著受苦罷了。

「我怕啊。」他神情為難坦白承認,背後原因是他有面對姊姊們的壓力;他可是在好幾個女兒出生後,終於拚出的唯一男孩,要是他讓姊姊們誤會是放棄父親,那麼一人一口不孝順、光口水,就可把他淹死。

了解他的擔憂後,我問:「你父親還清醒時,對於自己生死大事是不是曾經表達過怎麼處理呢?」他搖搖頭:「這種誰都不好啟齒的事,光聽起來就很不吉利,沒有人敢開口啊。」

我在心中長長嘆了一口氣。這是老問題,我們的社會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推動善終與安寧的觀念多年,卻沒有勇氣對長輩提起這議題。我好想呼籲大家:真不該怕談「死亡」啊!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討論天氣、愛情、遠親近鄰大小事、甚至是政治立場,為什麼我們不能談,怎麼安排死亡呢?比起遠在天邊的政治人物或演藝圈八卦,死亡其實離我們更近;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自從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我們更體會到,健康風險說發生就發生,誰也控制不了。

我們真的更應該,在有機會時鼓起勇氣討論死亡,讓家人知道當意外發生,要是我們無知無覺躺臥床上時、連一絲自主意識都沒辦法表達時,我們希望如何被照顧。或是當狀況無法挽回時,如何安排讓我們在死前少受點苦。做晚輩的該主動談,因為意外事故或心肌梗塞等突發狀況,是不挑年齡發生的,癌症也不是高齡者專屬。我們更該趁老人家還有能力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期望如何走人生最後一程的想法。長輩年紀大了,多少對自己的死亡早有看法,也許正在等晚輩開口問,只要有了答案,也能避免為人子女未來左右為難。

讓我們鼓勵更多人勇敢談死亡,懂得談死亡才是真正成熟的人,正如許多推動安寧療護的專業人員傳遞的概念:懂得死、才會懂得生,懂得死亡隨時可能發生,就會更懂得應該要好好度過活著每一天,讓每天都過得沒有遺憾,也隨時都做好道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