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04:102020/08/29 中國時報 林周義 、 鄭郁蓁
 
圖為民眾在傳統市場選購豬肉。(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及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毒物專家表示,國際間對於萊克多巴胺長期食用仍缺乏風險評估及實證安全,政府應公開風險評估報告,否則東、西方飲食文化差距大,台灣吃豬肉比歐美多,卻用國際標準,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乙型受體素(瘦肉精)的敏感族群,會不會造成傷害?都該說清楚。

前美牛專家會議代表、醫師蘇偉碩表示,國際間仍缺乏萊克多巴胺的風險評估及實證安全,即便訂出容許量,還是缺乏科學實證,也有國際研究認為可能對人類精神狀態造成影響,尤其萊克多巴胺並不是用於治療動物疾病,而是為了節省飼料支出、增加利潤,所衍生出的食安風險為何要由食用者承擔,這是全球爭議重點,也擔心對胎兒、嬰幼兒、老人、肝腎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造成食安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瘦肉精是乙型受體素藥物的一種,最需要注意的敏感族群是有高血壓、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短時間內大量攝取,恐會增加心悸、心跳過快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是叫人比較擔心的部分,並呼籲政府,應該公開風險評估報告。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依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針對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標準10ppb,以60公斤成人為例,一天吃下6公斤以上的肉才會超標,肉品的部分,健康風險相對的低,但是內臟的殘留量就會比較大,該吃多少才不會超標?需要更新的健康風險評估。

楊振昌指出,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大,台灣人吃豬肉比牛肉還要多很多,尤其台灣人還喜歡吃內臟,卻要使用CODEX國際標準,這樣是否適當?需要有更明確數據說明,包含將國人飲食習慣也納入考量,才能了解吃了到底安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