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21-05-30 11:50 聯合報 / 主筆室
 
多個縣市已有不少確診個案都因採買物資確診,確診者足跡遍布超市及量販賣場、傳統市場等。台北市北投市場門口進行實聯制,並消毒手部量體溫,才行入內。記者林伯東/攝影
 
即使疫情嚴峻,各地的傳統市場仍然人潮洶湧。這些人真的是講不聽的「台灣鯛民」嗎?網傳有人拿出拖地的伸縮棒,隔空取物,看來還是怕死的。

那為什麼非去傳統市場不可?除了市長罵的「天天逛市場」之外,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他們沒有手機,是數位落差被落下的一群,沒辦法去需要「掃一下」的大賣場?

沒有手機可以填紙本啊,對吧?但有些老人家不會寫字,因為不識字或因為帕金森種種無法用筆;更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害怕,怕那些大家都摸過的筆和紙。你說,那就噴酒精啊?

其實有各種理由責怪這些畫面上看來年齡層偏大的傳統市場派---其實,原因可能很簡單:在數位無阻,手機成為通行證及貨幣的現代,他們還過著「類比式」生活,被新時代拋在後頭。所以在「唐鳳條碼」之前,他們拿不出手機;又因為只看電視名嘴,各種莫名恐懼堆積。

怪他們不進化嗎?回想自己遠在南部的長輩吧,是不是也隔著電話訴說,只是想繳房屋稅,卻因為沒有手機進不了小七、又怕用紙筆寫了名字 「會被框列」?----即使你跟她說「框列」不是這樣用的啦。資訊氾濫下的恐懼早就讓老人家不知所措。你有網路可以幫忙解決,是老人家無法想像的「可以這樣嗎」。

有網友在臉書寫下親身經歷:在全聯門口,看到阿嬤在門口徘徊,細問原來是她沒手機、也不會寫自己名字。阿嬤口罩戴了兩層,網友自告奮勇要幫阿嬤買。原來是要買「包大人」紙尿布及看護墊。

想來這是位高齡照顧者。家裡還有一位躺著的。沒有手機的「老顧老」,是一旦染疫就後果嚴重的族群。他們也最孤立的族群。

大疫燃燒,還有許多人是「實聯制」的化外之民。那些被鏡頭 錄下死不肯戴上口罩的脫序者,不少看來就是精神病患,疫情吃緊,社區照顧罩得住他們嗎?

許多人不是故意成為「破口」。一個一個解決吧。用老人家愛聽的廣播宣導,依身分證號碼單雙數分流上菜場吧。

如果可以,幫你遠方無法掃手機、只能去菜市場但心裡其實很「剉」的長輩,網購蔬菜箱吧。那些因為停課而無路可去的蔬菜,可以從小學生的菜盤,送到遠方長輩家門口,讓他們不必不得不去「逛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