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2022-03-19 05:28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台灣整體人口數「生不如死」,年輕人減少,會跨縣市移民的以年輕人居多,人口老化,成為大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在高齡化社會趨勢下,人口老化引發的照顧問題,逐漸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有失智家屬曾這樣對我說:「你們一直呼籲大家關心失智相關問題,我們很感恩,只是,每當我問相關單位有沒有好辦法能預防失智患者走出門就失蹤的問題,大家總是叫我幫長輩戴上失智手環或者GPS定位。我覺得提供這些建議的人應該沒想過長輩根本排斥身上戴這些東西啊。」他嘆氣:「到底有哪個方法對預防失智失蹤真的管用呢?」

看著他苦惱的神情,我想起有名的長谷川醫師,他本身就是失智症患者,曾這樣描述罹病後迷路經驗:「在我最熟悉的地鐵,我有一種不熟悉的感覺。我竟然不知道要如何找到熟悉的路線,我只好問人。」大哥馬上反駁:「這不一樣,這位日本醫師還懂得去問別人啊。」

我說:「你想想,最容易迷路的患者是誰?不是大家以為重度患者,反倒是開始出現失智跡象的患者,他們症狀還沒嚴重到無法出門,所以他們會騎車外出和到處走動,因此容易迷路啦。」

那天我們討論許多關於失智失蹤問題。這問題的確重要,高齡化程度比我們高許多的日本,曾有專書討論失智失蹤,後來翻譯成中文,正式將失智失蹤這詞介紹給我們社會。這個現象將在台灣愈發明顯和嚴重,關鍵當然是:面對容易失蹤的失智長輩,我們能做什麼呢?

我建議觀察家中長輩有失智狀況後,可先想想長輩是屬於願意配戴行動裝置,或排斥配戴,如有配戴意願,可以讓他隨身攜帶手機,手機功能不用太複雜,但聲音一定要開到最大,方便長輩知道有人打電話來、也能清楚對話。

若他不願意配戴,可以嘗試讓長輩配戴失智手環或項鍊,一般來說可為確診者申請失智手鍊,但若長輩覺得不夠美觀而不願配戴,家屬也能打造符合他偏好的樣式。

假如這類設備都不被長輩接受,那麼可先記錄他的外貌,提供警察尋找時協助。常見做法包括:每天拍照及替換身分證上照片,總之就是讓失智長輩面孔、身形和衣著,都能以最便利方式被記錄下來,當長輩失蹤後被找到時,警察可使用臉孔辨識方法認人。這方法當然也能搭配警察單位建立指紋捺印,雙管齊下更多一層保障。

許多家屬也喜歡在長輩衣服上繡姓名,和可連絡上家人的電話號碼,若顧慮明白顯示出個人資訊有風險,也可改用繡上QR Code方式處理,或將資訊繡在衣服隱蔽處,例如衣領後方或衣角內側,當警察找到迷路長輩時,都會翻找身上衣物尋找線索。

我把這些措施說了一輪給家屬聽,最終還是繞回前面所舉長谷川醫師例子。我說:「不論失智程度是輕或重,其實只要患者覺得迷惘、對周遭環境沒把握時,還懂得開口詢問身旁人,就可大大減低失蹤風險了。可惜的是,長輩們面對這狀況常不會主動開口詢問。」

我強調:「希望輪到我們這一代進入老年後,會較願意開口示弱和詢問,就可減少失智失蹤狀況。當然啦,這也需要被詢問的人體諒失智長輩困惑和焦慮,熱心引導他們走到對的方向,甚至主動請警察協助—這環境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智友善社區」,只要社區環境對失智患者是溫暖正向且友好的,就能幫助失智長輩找到回家的路了。」